利剑斩断空管烟制售链
来源:东方烟草网 发表日期: 2025-05-09
近日,四川省南充市“1·18”非法经营案宣判,11名涉案人员被判刑。此案的破获有力震慑了辖区内涉烟违法犯罪行为。
从查处农村集贸市场上摆摊销售空管烟违法行为入手,南充市烟草专卖局与公安机关依托大数据情报平台,通力配合、深挖彻查,开启了对这起案件的侦办过程。他们从农村集贸市场涉烟违法线索层层梳理,一边锁定并打击了在网上销售烟丝的制假窝点,一边根据空管烟销售路径,顺藤摸瓜,成功挖出了隐藏的空管烟生产窝点,斩断了一条完整的空管烟制假售假网络链条。
深挖线索 穷追不舍
时间追溯到2024年1月,营山县烟草专卖局专卖稽查人员在走访农村市场时发现,郭某经常开着面包车在营山县各乡镇集市销售空管烟和烟丝,营山县局将收集的信息上报南充市局,并请公安等部门介入。
1月15日,营山县局联合公安部门,在郭某的住所及车辆上查获空管烟3.34万支,袋装烟丝46余公斤以及手工卷烟机44台。由于案情重大,南充市、县两级烟草部门联合营山县公安局成立了“1·18”非法经营案专案组。
经过信息搜集、数据梳理,专案组最终锁定上家沈某、李某等人,一张利益交织的涉烟违法网络也逐渐清晰起来。专案组秉持“先烟丝后空管烟”的侦办思路,首先前往贵州省盘州市针对沈某展开侦查。
专案组留意到,贵州省盘州市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接壤,都属于烟区,沈某频繁驾车在富源县和盘州市之间往返穿梭。每次从富源县返回后,他都会前往位于半山腰的一处废弃食品加工厂,在那里停留两三个小时,随后开车前去快递站寄递货物,且每日发货量均在100公斤以上。
通过跟踪摸排,专案组全面掌握了沈某团伙的生产、仓储、销售及发货规律。最终,专案组在沈某用于生产、存储的3个窝点内,查获电动烟丝切割机1台、袋装烟丝269.175公斤、烟叶2040.75公斤以及烟丝填充器29台,并刑事拘留3人,成功将沈某的烟丝生产窝点一举捣毁。
“他往返富源县是因为让相关人员在当地搜集烟叶,组织人切割成丝后,他自己用车拉到贵州,在废弃食品加工厂里包装成快递发往全国各地。当时,我们在富源县查获烟丝切割机时,他们将烟叶切割机放在一个猪圈里用烟叶盖着,掀开烟叶时上面爬满了老鼠,这样的烟丝流入到市场上,难以想象会对消费者造成怎样的影响。”参与办案的专案组成员介绍。
跨省追击 挖出窝点
在打掉烟丝生产窝点之后,专案组开始追查空管烟的上线,发现郭某的空管烟主要来自李某和李某某。通过对李某和李某某身边人的密切摸排发现,李某和李某某都属于一级经销商,李某某明显规模更大。
为了获取非法利益,李某某伙同佟某、黄某、许某、谢某、姚某等人共同购入空管烟在网络上销售,通过物流寄递给卖家。佟某负责为李某某望风、进货、发货、结算货款等。黄某主要作为驾驶员,用自己的货车帮助李某某运输空管烟并装卸货。许某、谢某、姚某主要是通过收取明显高于快递费用的价格,提供上门取货、发送快递等服务。
在摸清销售网络的同时,专案组为了找到李某某的上家及货物来源,积极摸排线索,最终河南省漯河市的杨某进入了专案组的视野。通过对各种信息对比、跟踪摸排,专案组发现杨某每天早上7点出门,开面包车往返去一个废弃的养猪场。专案组推断,废弃的养猪场可能是生产窝点。
由于生产窝点位置偏僻、隐蔽,且犯罪团伙反侦查意识极高,专案组在河南漯河历经长达半个月的侦查经营,才将以杨某为首的整个犯罪链条摸排清晰。最终专案组以工厂为突破口开展收网行动,一举摧毁这个大型空管烟生产窝点,查获大型制假机械一台,空管烟800余万支、滤棒400余万支,卷烟纸及小型制假设备若干。
专案组梳理得出,杨某是生产窝点主犯。他组织刘某某、范某某等团伙主要成员,购置机器设备、制假工具、原辅材料,租用场所,招揽技术人员生产空管烟,每天生产200件空管烟,并销往全国各地。李某某和李某都是销售空管烟的一级销售代理商。
该案共捣毁生产窝点2个、存储窝点5个,查处手工卷烟机700余个,烟叶2040余公斤、烟丝500余公斤、生产烟丝器械1台,空管烟800余万支、卷烟滤嘴棒400万余支、卷烟接管机1台,查获烟叶烟丝、空管烟及滤纸棒价值700余万元,涉案总金额1000余万元。
“近年来,南充市局在四川公安烟草打击涉烟违法犯罪情报指挥中心的指导支持下,持续加强执法人员大数据思维培养,积极深化烟警协作,根据‘数字导侦’的理念,连续查办多起案件,对辖区内不法烟贩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今后,南充市局将持续关注市场出现的新形势、新动态,打击各种新型涉烟违法犯罪,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不受侵犯。”南充市局局长曾光勇介绍。